主持人:各位网友,大家好,欢迎您收看中安在线嘉宾网谈节目,在会议期间,像供给侧改革、调转促等成为热词引人关注,今天我们的节目邀请到安徽省人大代表,安徽宣酒集团董事长李健,来和广大网友聊一聊,他对于政府工作报告的理解。
李健:各位网友大家好,今天非常高兴,接受主持人的专访。
政府工作报告是总书记83415执政理念充分体现
主持人:欢迎您,李总。我们知道您也是一位参加八年省人代会的老代表了,今年您对于政府工作报告的感受,在哪些方面?
李健: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跨度比较大,横跨了两个五年,既总结过去十二五,包括2015年的工作,同时也规划十三五和2016年的工作,应该说内容非常丰富、亮点纷呈,是一个激动人心、催人奋进、充满自信、奋发有为的报告。认真的学习消化这个报告,我有三点非常突出的深刻体会。
第一个,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这主要表现在总结过去的工作和部署未来的工作,都紧紧的抓住发展是第一要务这个牛鼻子,把人民的福祉作为出发点和根本的落脚点,同时也不忽视精神文明建设,所以充分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
另外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具体情况具体对待,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把握了新常态下这个大逻辑,同时结合我们安徽的省情,现阶段发展的阶段性特征,以工业突破口为总方向,提出了调转促,应该说出招比较稳、出招比较狠、出招也比较准。去年下半年实施以来,我们就已经感受到了这种政策的红利,这种红利效应已经初步显现,致使我们实体经济向前发展。
第二个,充分体现了邓小平理论的进一步深化。大家都知道,邓小平理论的核心思想就是改革开放,过去的改革是一种摸着石头过河,浅层次的、探索式的、被动式的改革,而我们这一次,我们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来的改革,和党中央国务院一样,是一种主动性的、破冰式的改革,顶层设计的改革,应该说是敢下深水、敢啃硬骨头。
我们过去的开放是被动式的开放,它是吸收国外的先进管理技术、引进先进的管理人才、管理方式,以及先进的产品。我们这次的改革开放,是一种主动的、积极的改革开放,是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对接国家发展战略平台,拥抱长三角经济带,推进大平台、大通道建设;是要打造内地发展的新高地,是要成为中部崛起的排头兵。所以说这种改革开放,体现了一种主动性、一种积极性,用锦斌省长的话说,就是要以改革突破制约发展的藩篱;以开放引领经济转型的源头活水,所以说这是对邓小平改革开放理论的进一步深化。
主持人:是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
李健:是的,这是第二个充分体现。
第三个,充分体现了习近平83415执政理念。
主持人:83415这个提法很新。
李健:对,这个83415是我们作为企业家代表,对总书记执政三年来治国理念一个简单的总结概括。所谓八就是八项规定,三就是三严三实,四就是四个全面,一就是一带一路,五就是五大发展理念。83415执政理念,在我们省政府工作报告当中的体现,不是机械性的,具有创新性、创造性,而且落地生根。比方说我们规划“十三五”的工作,其实就是体现了四个全面,同时把五大发展理念作为一个框架,这个框架重点突出。
比方说以促进作为引领,以共享发展作为根本目的,以绿色发展作为基础,同时把协调发展、开放发展作为一个保障,所以突出了重中之重,就是创新发展。因为这符合我们安徽的既有的基础,就是打造创新型的三个强省;
另外,部署2016年的工作也突出了三个重点:就是刚才你说的供给侧改革,把供给侧改革作为一个总的引擎和总的发动机,把调转促作为总抓手,把精准脱贫、扶贫作为总的发力点和着力点,所以重点也非常突出,这就是我对报告的一些深刻认识。
总而言之,锦斌省长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将一个“五清三好”的安徽梦展现在我们6800万江淮人面前,我们每个人都感受到无比美好、无比向往、也无比振奋,这个“五清三好”,是我作为一个人大代表,我自己的一个总结吧。
“五清”就是第一是权利清,第二是财富清,第三是文化清,第四是社会清,第五是环境清。三好当然是生产好、生态好、生活好。一言蔽之,这个报告是一个非常好的报告,是一个“三合一”的报告。上合中央的精神,中合安徽省委的要求,下合安徽的省情,特别是江淮儿女的期盼。所以这个报告,作为一个人大代表,我非常赞成、拥护。
省长大礼包——把宣城打造成为皖苏浙交汇区域中心城市
主持人:您作为皖东南地区的人大代表,您觉得咱们政府工作报告,对于宣城当地的发展起到哪些方面的作用?
李健:政府工作报告最大的亮点是什么呢?最大的亮点就是我们在十二五期间,GDP过了两万亿,达到了2.2万亿,各个战略性的平台,比方说皖江示范区、合芜蚌自主创新示范区以及皖南国际旅游度假区,这些战略性的平台和国家的发展战略平台无缝对接,并且在安徽全境内已经做到无缝隙覆盖,实际上我们已经成为中部崛起的排头兵,安徽的形象也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您刚才说到我们宣城,作为安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分子,也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主持人:对,功不可没。
李健:19号下午省长来到了我们宣城代表团,听取了各位代表的发言,他就强调指出,我们宣城在“十二五”期间,在经济社会的发展,为安徽的经济社会做出了四个方面的贡献。
主持人:四个方面,具体是哪四个方面。
李健:第一个是经济实力、综合实力明显提升,经济结构明显优化、基础设施明显的改善,群众的获得感明显增加,这是我们锦斌省长对于我们宣城发展的高度的肯定,认为我们宣城在十二五期间,为整个安徽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并且在会上送给我们宣城人民一个大礼包,派了一个大的红包。
主持人:我也听说这件事了,好像是听了你们代表的发言报告以后,锦斌省长对宣城的经济社会发展非常满意,而且现场说要给宣城人民一个大礼包。能在这里给我们拆一下这个大礼包,具体是什么内容吗?
李健:这要从我们整个宣城经济发展情况来说,我作为一个基层的人大代表,自下而上看我们宣城的经济发展,有四道风景线,我总结叫四度。
主持人:哪四度?
李健:第一度是高度,我们这一届的市委、市政府提出了11331的发展战略,其中一个核心理念就是我们城市的战略地位——把宣城打造成为皖苏浙交汇区域中心城市。这是一个城市战略定位,这个城市战略定位,应该说它的高度是非常之高。万里同志担任我们省委书记的时候,就提出了这样一个理念,就是要把当时我们的宣城县打造成交汇中心城市,三十年后,我们在十二五期间,这一届的市委、市政府,把这样一个当年的构想,真正变为现实,变为定位。
作为一个企业界的人大代表,我认为这个战略定位非常的契合实际,而且对于未来发展具有引领作用。具体有三个角度:
1、从天时这个角度来说,安徽要成为中部崛起的排头兵,特别是要无缝对接长三角,宣城毗邻苏浙沪,理应成为安徽东向发展的桥头堡和前哨。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们应该是一个中心枢纽城市。
2、从地利上来讲,我们处于长三角的腹地,是长三角的后花园,这个风水宝地,如果不能够把它打造成一个中型城市的话,我们都愧对了大自然对于我们宣城的恩赐。
3、从人和角度来讲,我们宣城文化是吴头楚尾,天然的和苏浙沪的文化相衔接,人文都相通。
所以从天时、地利、人和这三个角度来说,我们都应该把宣城打造成皖苏浙交汇区域中心城市。我们这届市委、市政府非常之高明,把这个城市战略定位提出来,非常契合实际,有高度,让全市人民都有了一个方向感,所以这次锦斌省长在会上就给了我们宣城人民一个大的礼包,交代发改委同志认真研究,写进省政府的“十三五”发展规划纲要。
主持人:省长大力支持这一发展战略。
李健:所以说我觉得第一点,就是是高度。
第二是美度,就是战略确定以后,最重要的是什么呢?就是你要落地生根,其他的配套要跟上,我们这届的市委、市政府,实时的抓住全国文明城市创建这样一个大平台,用市委、市政府的话说要打造四个特色之城。
这四个特色之城就是现代产业之城、综合枢纽之城、山水生态之城和平安幸福之城,我们宣城在十一五期间,有一个量的扩展,城市的大框架,“三环八射”已经形成;但是质的提升,现在摆在了我们现在市委、市政府面前。所以这次提出来,全国文明城市创建,确实是恰逢其时,抓得应该是非常准的。现在我们的硬件,通过创建已经获得了国家森林城市和国家园林城市,同时软件上也要体现美。我们城市的市民,原来大部分是农民进城,现在正逐步转向成为一个市民,心灵变美了,行为变美了,所以我的第二点感受是美度。
第三点感受是温度,省政府在十二五期间,部署了三十三项民生工程,在我们宣城都全方位的落地生根,我老家在郎溪县农村,我经常回老家,老家农民经常说,现在共产党该考虑到的事情都考虑到了,该做的全部都做到了,幸福感、获得感明显的提升。说一个具体数字,像我们宣城的城镇人均可支配的收入是28700元,农民可支配的人均收入是12400元,这种水平实际上是高于全省的平均水平,也领先于全国的平均水平,就拿我们宣酒集团,我们2700个员工,我们去年年末统计的人均平均工资达到61000元,这个在全省的民营企业中也是处在第一方阵、取得领先水平,所以我们宣城人民的这种幸福感、获得感,应该说非常强,感受到了党和国家政策这种呵护、爱护的温度。
第四点感受是力度,就是支持我们实体经济发展的力度,我们宣城地处苏浙沪的边缘地带、交接地带,有承接产业转移的区位的优势,首先那就是抓招商引资,这个力度非常大;其次支持本土企业的发展,在实体经济的发展上,推出了一系列的举措,特别是在去年的下半年,拿出三支基金,支持我们实体经济的发展。当然是具体的企业具体进行对接,我们宣酒也享受到政策的红利,市委市政府把我们作为一号基金支持的对象,我们每一个企业都感受到了这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力度。这四道风景都非常优美,四种感觉也是非常温馨。
通过“调转促”实现宣酒梦
主持人:锦斌省长对宣城经济社会发展,提出了具体的要求。要求宣城大力构建更具特色的产业体系,推进传统产业和现代产业的融合发展,作为宣城最优秀的民营企业宣酒集团如何落实这次“两会”的精神?
李健:作为一个人大代表,会后我肯定是要传达、宣传“两会”精神,同时宣酒集团作为一个传统产业,更是要创新性的把“调转促”落到实处,我们准备在三个方面下功夫。
第一个是“调”字,这个指的是战略性调整,优化我们的产品结构,聚焦资源,打造一支性价比最优的,健康美酒奉献给广大的消费者。拥抱大众白酒春天的到来。所以首先的“调”是我们战略性的调整,优化产品结构。
第二个是“转”字,体现在两方面。第一个是对外部,我们外部的发展方式,就是改变过去那种粗放式的发展方式。现在处于经济下行,很多企业压力很大,什么原因呢,主要是过去粗放型发展,盲目多元化,形成了资源不够聚焦,导致了效益不够良好。我们宣酒前期发展是比较良好的,但是我们这次回去以后,要更加聚焦,更加把握企业实际,更加把所有的资源用到一支产品上、一个战略上,这样更加稳健的发展,用我们自己的话说,发展的快是本事,发展的稳才是功夫。
另外,更重要的是内部管理方式的转变,过去我们企业内部的管理,都是用泰勒的这种管理原理,把员工当做体力劳动者,甚至称呼为农民工、打工者,这个显然不契合现代管理实际的,用我们现代管理学之父德鲁特先生的话说,要以人为本,这个以人为本是以人为资本,而不是以人为成本,如果你要是以人为成本,显然是降低成本,那你要压缩工人的工资待遇了,不是去培养工人,但是以人为资本,就是要把人当做一种重要的资源,既然是资源,那你肯定是持续的投入、持续的培养,而且对人要尊重、信任。因为现在的员工,百分之九十的,像我们公司达到95%,都是知识工作者,他们都需要的是一种尊重,所以在我们企业,我们每年投入上千万的费用,培育提升员工的素质,让他们感觉到不断的在成长、收入也不断的在提升。我们宣酒的员工经常说的一句话,我们宣酒有“三像“。第一像学校,第二像军队,第三像家庭,充分的体现了我们内部管理以人为本,以人为资本。
第三就是“促”字,体现四个方面。第一个促升级首先是品质的升级,我们经常一句话叫酿造车间的差距,决定了市场的差距,品质的差距,决定了消费者的喜爱度,所以说要更加把品质做好、做优。
第二就是规模的升级,我们准备在十三五期间,把整个酿造规模再次翻番、扩大,打造成5A级旅游景区,打造成中国最大的小窖酿造产业基地,让我们运营效益大幅度提升,同时我们也有一个在“十三五”期间的目标,争取进入安徽民营经济发展十强,进入第一方阵,做到效益的升级和规模的升级。
第三个方面的升级就是群众的获得感、员工的获得感,让员工的收入不断的提升,我们去年统计,员工收入是6.1万元,我们准备在“十三五”期间,把员工的待遇提高到不少于人均9万元,也就是说这五年,每年的增幅得是两位数,让员工的获得感、收入感、幸福感大幅度提升。
主持人:还是以人为本。
李健:以人为本,让他们收入也升级。
第四个升级就是品牌的升级,我们改制十一年,把一个地方特色的品牌,打造成一个享誉江淮大地的安徽名牌,我们准备在从今年开始周边化、全国化,要把我们宣酒打造成一个享誉华夏的中国的中档白酒的领军品牌,这也是我们几千号宣酒人的宣酒梦,通过“调转促”实现我们宣酒梦。
主持人:谢谢李总作客我们节目,希望拥有省长给我们的大礼包,宣城在未来“十三五”的又快又好的发展,成为安徽崛起的排头兵。感谢李总,感谢广大网友参与我们的节目,本期访谈到此结束,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