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19日,由SEE基金会·皖江生态保护项目组与芜湖市生态环境保护志愿者协会联合主办、安徽九华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协办的“第五届皖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多元共治论坛”在安徽池州成功举办。本届论坛以“加强固废综合利用,助力双碳目标实现”为主题,汇聚了企业、环境律师、高校学者、社会组织及公众等多方代表,共同探讨绿色发展路径,推动区域生态保护与低碳转型。
思想荟萃:多元视角共话绿色未来
论坛由芜湖生态协会会长丁洁主持,她回顾了皖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多元共治论坛的发展历程,强调“多元共治”的理念和实践是论坛不断延续的重要根基。
与会专家与企业代表围绕“双碳”目标下的企业风险、低碳实践、政策执行、光伏应用等议题展开了深入分享与交流:
l 法律视角:浙江京衡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陈国强律师以《“双碳”目标下企业风险案例分析》为题,剖析了在欧盟碳边境调整机制(CBAM)等国际新规下的企业挑战与机遇。他通过真实案例,提醒企业警惕固废委托处置中的法律风险,并提出全生命周期合规管理的实用建议,强调“核查义务不能忘,合规底线必须守”。
l 企业实践:马鞍山钢铁能源环保部副部长聂长果介绍了马钢作为大型国有企业的低碳转型路径。马钢于2023年实现碳达峰平台期,并规划了包括氢冶金、碳捕集利用(CCUS)在内的六大降碳措施。其“固废不出厂”模式和3A级工业景区建设,生动诠释了绿色与发展的共赢关系。
l 学术视角:安徽师范大学生态与环境学院周守标教授系统回顾了“双碳”目标提出五年来的国内外进展。他指出,能源结构调整与产业绿色升级是皖江流域实现“双碳”目标的关键,并呼吁公众从日常饮食、减少浪费做起,践行低碳生活,“每一份微小的行动,都是对未来的投资”。
l 产业前沿:江苏省光伏产业协会副秘书长吉雷作了《光伏应用场景介绍和风险分析》的精彩分享。他指出,光伏产业已进入平价时代,重心已从“建设”转向“高质量运营与价值挖掘”,未来需通过模式创新、技术升级和风险管控,应对市场化挑战,充分发挥其在能源转型与绿色发展中的核心作用。
l 政策解析:北京市朝阳区自然之友环境研究所专家顾问周秀琴结合水泥行业,深入解析了产能置换、超低排放改造、碳排放环评及企业环境信息依法披露等政策实施中的问题。她指出,当前政策执行中仍存在“批小建大”、差异化环保措施激励不足、信息披露准则理解不一等挑战,并呼吁加强政策宣贯与部门协同,确保减污降碳政策精准落地、发挥实效。
最后,丁洁会长总结指出,本届论坛汇聚法律界、企业、行业协会、高校和社会组织的代表,充分展现了“多元共治”理念与实践意义。她期待论坛继续作为开放平台,撬动跨界合作,共同探索切实可行的绿色行动路径。
深度参访:实地见证绿色转型实践
为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论坛特别安排了企业参访环节。当天下午,与会代表们走进安徽九华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参观了产业研究院、“铅锌联动”生产线和数字智能化管理中心,深入了解金属高效回收、重金属危废协同处置的技术成果,以及企业通过物联网、大数据等手段实现环保精细化管理与节能减排的探索。
九华新材料通过有色金属冶炼环节实施资源综合回收和危废协同处置,将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渣转化为富含价值的金属制品,不仅取得了显著的环境效益,还带来了可观的经济回报,真正实现了“变废为宝”。这一实践生动诠释了绿色发展与企业盈利并不相悖的协同路径。
未来展望:共绘皖江绿色新篇章
近年来,我国积极推进气候行动,固废综合利用在助力减少处置和原材料开采环节的碳排放和资源循环中作用凸显。论坛的成功举办,不仅为皖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多元共治搭建了重要平台,也通过理论探讨与实地参访结合,为区域绿色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