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企业文化网
新闻热线:0551-63366138 19355918808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笔墨承古意 数字焕新声——宿州山水画家陈艺的艺术修行路

  宿州天艺阁画院的画室里,硕大的画案上墨色氤氲,陈艺执笔悬停的瞬间,光影里仿佛能听见山峦生长的声音。这位原名陈庭艺的皖北画家,以四十余载笔墨耕耘,在传统山水与当代艺术的交汇点上,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创作之路。


1233b30f83575d9a7c7f77247ea06336.jpg


f2deed35b62e192b9562d3a21b03321e.jpg


  师古溯源:笔墨间的修行与传承

  陈艺的艺术启蒙始于老宅的墙面与河滩的沙地。幼年时,他用烧火棍勾勒皇藏峪的山影,临摹门神年画的线条,这份纯粹的热爱指引他考入安徽省艺术学校美术系,开启专业修行之路。在那里,他得到郭公达大师的亲手指教,又常携画作请教萧龙士先生,大师们的教诲如同春雨,滋养着他的艺术根系。


image.png


为精进技艺,他曾在写生途中磨穿七双布鞋,黄山的松云、九华山的烟雨都化作他速写本上的笔墨印记。2016年中央文化管理干部学院的进修与2017年清华高研班的深造,更让他得以解构传统,将装置艺术的时空观念融入山水创作,在《磅礴山水》系列中构建出多维度的视觉空间。如今身为国家二级舞台美术师、安徽省美术家协会会员的他,仍坚持每日三小时临习碑帖,践行"以书入画"的理念——"只有让线条具备书法的生命力,山水才能呼吸"。


image.png


  匠心独运:技法中的突破与造境

  "每创作一幅画,都是与自然的对话,笔锋转折处要听见泉鸣,墨色浓淡间需见得云起",这是陈艺对创作的注解。他的作品兼具宋画的严谨骨法与元人笔墨的萧散意趣,在《千峰竞秀》中,斧劈皴勾勒的山峦间云雾流转,青绿点染处似有山风穿堂,而独创的"游丝皴"技法,更在岩壁间织就如音乐般的韵律。


image.png


  2019年获奖作品《云山祥瑞》堪称其技法精髓的集中体现:青黛与赭石在撞水法中自然晕染,形成山岚流动的视觉旋律,留白处的云雾与绝壁茅亭构成虚实相生的意境,暗合"天人合一"的东方哲学。而《黄山雄浑》中,层峦叠嶂与飞瀑流泉通过灵秀洒脱的笔墨,展现出蓊郁华滋的高雅之格,尽显对山河的敬畏与深情。


image.png


  守正创新:传统中的当代与未来

  当传统水墨遇上数字技术,陈艺并未固守成规。他正积极探索水墨与数字艺术的融合,手机里的动态山水作品中,传统墨韵在电子屏上流动重生,却始终锚定"中国山水精神"的核心。这种创新并非颠覆,正如他新研制的"冰纹墨"在《九华山春晓》中自然渗化,让古典意境生长出当代肌理。


image.png


  从老宅墙画到数字山水,从萧龙士、郭公达的教诲到清华园的顿悟,陈艺的艺术始终在传承中突破。天艺阁的灯光将他作画的身影投射在山水长卷上,分不清是人影入画,还是画中山河入梦。这位笔墨耕耘者用作品证明:传统山水从未过时,只要心怀敬畏、眼望时代,就能让千年墨韵在当代焕发出永恒的生命力。(赵合肥)


  责任编辑:营影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