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安汽车 2015-05-18 16:48:10
|
||
中安在线5月18日讯 50余年来,江淮汽车从一个濒临破产的老国企成长为如今中国汽车行业的领军品牌,半个世纪的风雨兼程靠的是江淮人艰苦奋斗的毅力和自力更生的决心。 面对如今汽车市场复杂的竞争形势,江淮汽车用差异优势向国际市场纵深挺进——近三年中国自主汽车品牌出口数据显示,2013年行业下滑了7%,江淮汽车出口增长了8%;2015年一季度,行业下滑12%,江淮汽车出口增长22%。 而这一组组振奋人心的数字背后又隐藏了江淮人多少的汗水与智慧、坚持与梦想?记者近日深入江淮汽车厂,探访了新老两代江淮人背后的故事。 自主创新筑造江淮汽车50年资深老品牌 ![]() 劳动模范刘益顺 江淮汽车前桥厂退休老同志刘益顺向记者分享了他“江淮生涯”30余年的感悟。刘益顺上个世纪80年代调到江淮汽车厂工作,工作认真,任劳任怨,经他手装配的车桥几乎没有返修率,先后多次被评为劳动模范等称号,1990年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刘益顺回忆,自己1977年河北“跳槽”至江淮厂,原因是想照顾独居的年迈母亲。“来之前觉得汽车制造厂一定是设备一流,没想到结果却让我大失所望。不仅设备不行,整个装配车间乱七八糟、乌烟瘴气,把那些机架工人员都熏跑了。” 尽管如此,由于当时身处计划经济时代,江汽厂的汽车依然供不应求。可是好景不长,改革开放的大门一开江汽厂无疑走进了“死胡同”。刘益顺说:“我们厂在计划经济下已经习惯了,抵抗风险能力很低,在享受不到原材料供应配给与产品销售配额指标的时候,厂长会拉上80多人的队伍去全国各地推销,把‘要发财买江淮’的标语喊遍大江南北。濒临倒闭时,厂里甚至会接做沙发、溜冰鞋等各种短工来支撑。” 即便在最困难的时候,江淮汽车依然坚持独立自主发展。刘益顺告诉记者,1990年的江淮汽车制造厂,企业陷入低谷,举步维艰。没技术、没产品、没市场,当年的江淮,除了一片破败的厂房和几条陈旧的生产线之外,几乎再无其它。即便如此,江淮厂硬是依靠自主创新辟出一条新路,置之死地而后生。 当时,我国的商用车产品只有货车底盘可以装载,随着客车市场的不断扩大,市场对客车舒适性、安全性的需求越来越高。江淮看准了这一时机,决定搞客车专用底盘的研发,但是,缺钱、缺技术,以江淮当时的状况,什么都干不了。厂里干部经过讨论决定:卖掉发动机生产线换钱。 1990年当年,国内第一条客车专用底盘,就是在现任江淮汽车掌门人的安进和同事们抡着大锤的手中诞生的。没用多久时间,江淮的客车底盘在全国一炮而红,订单不断。1993年,江淮的底盘产销量突破了万台。其生产的7米底盘占到了全国市场80%的份额。自此,江汽的发展势如破竹,不可挡也。 刘益顺表示,“江淮精神”最重要的就是“有志气”,即使在最困难的时候,依然坚持独立自主发展,依靠“江淮人”自己的双手和智慧不断努力和创新,一步一步度过难关。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马凯来到江淮汽车考察调研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情况时就曾经赞叹,江淮汽车坚持自主创新不动摇,不断追求卓越不停步,真正地把自主创新驱动战略当成企业生命力之所在,精神值得肯定和发扬。在这种精神的指引下,相信企业会有更大的发展。 追求完美成就江汽海内外客户心中好口碑 跨过旧世纪,走进新时代。江淮汽车除了注重产品技术的不断创新,更对客户的满意度有着孜孜不倦的追求。 ![]() 最美汽车人沈静 看到江淮汽车质量部沈静的黝黑皮肤时,记者就知道他“一年有八个月在外面跑实验”这句话绝不是吹牛。用户们可能不知道,江淮汽车在出厂后,都要经过严格的“四高一山”试验才能最终过关送至用户手中。 什么是“四高一山”?沈静介绍,自2005年以来,江淮汽车逐渐形成一套完整覆盖“高湿、山区、高温、高原、高寒”的“四高一山”极端环境适应性试验体系,测试的目的是考验零部件及整车性能在各种工况下的产品可靠性。“新疆吐鲁番高温试验,温度50℃。海南高湿试验,湿度85%。青海格尔木高原试验,海拔4750米。黑河高寒试验,温度-40℃。汶川的山路、坏路试验。每一款车型,只有经过这样的千锤百炼,江淮才能放心。” 沈静说:“我们很多的合资品牌,包括独资品牌,也有中国人在里面工作,平常我们都在交流,但是实际操作的时候完全靠我们自己一点一点摸索,摸索出来的结果才能为我们所用。所谓用钱去换技术是换不来的。中国品牌对技术是一点一点摸索来的,是需要时间的积累和每个汽车人的奉献和付出而换来的。” 除了惊艳设计、极限性能,如何凭借产品质量征服挑剔的消费者?沈静心底的答案其实很简单,“发现细节之中的期待,解决细微之处的问题”。一辆车四五十个问题点,沈静逐一进行比对,长期历练之后,这个看似粗犷的大男人变得如此“处女座”。 沈静曾经碰到了同悦车型出风口长时间使用累积灰尘,小刷子清理也不太方便的问题,为此,沈静和产品设计部门特地将出风口改为360度旋转的形式,日常无需使用时,车主们还能将出风口拨片收纳起来。这一设计思路,逐渐在其他平台车型中得到延续。一处简单的优化,开始源源不断地满足全新需求。江淮人便是在这一点一滴的专注中,满足客户全方位需求,想客户之所想,缔造百分百客户满意的各种性能。 除了高密度的试验以外,沈静还常常去用身体感知。“我们安董事长跟我说过一句话,他说沈静你不要太相信仪器,老百姓的口碑很重要,他买车他不会去测量,他通过自己的眼去看,去摸,去坐,去开。他得来的数据是我们用试验数据测不出来的。所以我们试验的团队一定是站在客户的角度去学习,去感知。” 对于夜间车内灯光色调的配置上,沈静便如“处女座”人一般精益求精。沈静说,德系的车子,很多仪表都是火红色的,火红色晚上你开时间短感觉不到,时间长了会对视觉产生疲劳。沈静便想换一些和谐的灯光色调,“因为人劳累一天的时候,特别是黄昏,眼睛又疲劳,人又很不舒服,如果灯光非常舒服的话,即使下大雨,车里面空调又好,小曲一听,很舒服就回家了。”对人性化的配置的不断追求,才能营造我们中国品牌里面的内在质量。 风雨半世纪,老一代江汽人用坚实的臂膀撑起企业前行的动力,而新一代江汽人用孜孜不倦的追求助力企业在发展路上越走越远。因为这些可爱的“江汽人”们,我们有理由相信,江汽的下个五十年会更好!(记者汪乔) |